Channel News Asia (CNA) East Asia Tonight 今夜東亞 夜間新聞
2025-10-20 Mon. 星期一
《東亞今夜》摘要
本集《東亞今夜》報導了東亞地區的主要時事與發展,聚焦於政治變動、經濟動態、安全議題及影響區域的自然災害。
1. 開場頭條 00:00:01
- 香港機場發生致命貨機事故,飛機衝出跑道墜入海中,導致兩名安檢人員死亡。
- 日本自民黨(LDP)與日本維新會結盟,為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鋪路。
- 南韓當局尋求逮捕64名從柬埔寨遣返的國民中的58人,涉嫌參與大型網路詐騙集團。
- 中國經濟成長降至一年來新低,引發市場對政策調整以刺激內需的關注。
- 中國領導人展開閉門會議,最終敲定下一個五年發展計畫。
2. 台灣在野黨領導與南海談判 00:01:12
- 新當選的台灣在野黨領袖鄭麗文呼籲黨內團結,化解派系分裂。
- CNA記者蘇洛奇專訪菲律賓外交部長拉札羅(Theresa Lazaro),討論東協與中國就《南海行為準則》的談判進展。
- 雙方在法律約束力與地理範圍上仍存分歧,談判將持續進行。
3. 香港航空事故 00:02:03
- 土耳其ACT航空公司為阿聯酋航空執飛的一架波音747貨機偏離跑道,撞上巡邏車後墜海解體。
- 巡邏車內兩名安檢人員死亡,四名機組員全數倖免。
- 香港繁忙的北跑道經檢查後將重新開放。
- 這是自1999年以來香港機場第二起致命航空事故。
4. 日本政治發展 00:04:12
- 自民黨與日本維新會(Ishin)簽署聯合協議,為國會投票前鋪路。
- 高市早苗幾乎確定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
- 聯盟在眾議院465席中掌握231席,仍未過半,需與其他在野黨合作。
- 市場反應正面:日經225指數創新高,日圓兌美元約150。
5. 中國第十五個五年規劃與經濟回顧 00:05:47
- 中國共產黨召開會議,最終敲定第十五個五年規劃。
- 歷史背景:五年計畫源自蘇聯式計劃經濟模式。
- 第十四個五年計畫(2021–2025)因疫情不設明確增長目標,但五年平均增長達5.4%。
- 成果包括城市化率超標、研發投入增加、半導體進展、國產客機成功、以及全球最大5G網絡。
- 不足之處在於房市低迷導致內需疲弱、經濟不確定性及中美貿易緊張。
- 第十五個規劃重點:技術自立(特別是晶片與機械人領域)、促進內需與公平競爭、加強全球合作。
- 計畫目標是到2035年使中國人均GDP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影響全球供應鏈與市場。
6. 中美貿易緊張與中國貿易談判人事變動 00:12:06
- 中國更換駐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列中剛,正值中美貿易緊張升溫之際。
- 列中剛曾在多次中美貿易談判中扮演關鍵角色,但近期發表具爭議言論,稱若美國徵收港口費將引發全球混亂。
- 儘管關係緊張,習近平與川普仍預期將於亞太峰會會面。
7. 中國經濟表現與市場動態 00:17:07
- 中國第三季GDP年增4.8%,雖為一年來最低,但仍超出預期;全年增長料低於5%目標。
- 工業生產小幅改善,出口回升。
- 消費支出疲軟,房市低迷導致固定資產投資自2020年以來首度下滑。
- 9月房價下跌0.4%,為近11個月最快跌幅。
- 北京採取溫和刺激政策並監測貿易緊張。
- 人民銀行連續第五個月維持貸款利率不變。
- 中港股市回升,恆生指數上漲2.4%,科技股領漲。
- 人民幣匯率穩定,日圓兌美元走弱。
8. 半導體產業緊張局勢 00:20:46
- 中國與荷蘭因晶片製造商Nexperia控制權爆發矛盾。
- Nexperia中國分公司被指示無視荷蘭總部命令,引發安全疑慮並受到美國壓力。
- 北京反制,暫停Nexperia晶片出口。
- 此事件凸顯美中科技競爭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分裂。
9. 日本網路攻擊與經濟新聞 00:23:11
- 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因物流合作夥伴Ask Guru遭勒索軟體攻擊而暫停線上購物。
- 無印良品的系統與店舖運作未受影響,調查仍在進行。
- 事件發生在日本最大啤酒商朝日集團遭攻擊之後,引發對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安全的憂慮。
- 外匯市場中,亞太貨幣在美國通膨數據公布前對美元走勢分歧。
- 日圓因政治不確定性貶至約150.80兌美元。
10. 美元與人民幣在貿易中的角色 00:25:19
- 討論「去美元化」趨勢,背景為美元走弱與人民幣使用率上升。
- 渣打銀行首席策略師羅伯遜提醒勿高估人民幣取代美元的可能性。
- 人民幣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率上升,但兩種貨幣將共存於不同體系。
- 亞洲企業仍持有創紀錄的美元資產,反對快速去美元化。
- 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已持續十年,屬於分散化而非取代。
11. 區域天氣與政治更新 00:27:11
- 隨熱帶風暴「芙南」逼近,香港發布暴風警報,預警大雨與洪災。
- 該風暴已在菲律賓造成至少8人死亡,超過47,000人撤離。
- 台灣國民黨選出新黨魁鄭麗文,為黑馬勝出,承諾促進黨內團結。
-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並表達兩岸合作與統一的期盼。
12. 台灣在野黨領袖人物報導 00:32:40
- 記者任維多利亞報導鄭麗文的意外勝選。
- 鄭麗文曾出身民進黨,打破傳統政治框架。
- 以直率自信的風格與善用社群媒體吸引年輕選民聞名。
- 挑戰包括立法院關係、2026地方選舉、2028總統大選及兩岸和平與自主間的微妙平衡。
13. 南海行為準則談判 00:36:49
- 東協與中國已簽署爭端管理宣言,但尚未就行為準則框架達成共識。
- 菲律賓外長拉札羅強調談判已進入實質階段,但法律效力與地理範圍仍待解決。
- 中國不願在未獲對等讓步前受限行動。
- 儘管困難重重,東協仍對最終協議保持信心。
14. 香港暴風警報與區域天氣 00:40:30
- 香港升級暴風警報,風暴「芙南」逼近。
- 預計將增強為颱風,影響越南與泰國,帶來強風豪雨。
- 菲律賓持續進行災後重建,這是該國今年第18個氣旋。
15. 澳美關係與印尼政治回顧 00:48:13
- 澳洲總理艾班尼斯首次赴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峰會。
- 議題包括關鍵礦物協議與AUKUS核潛艦合作,旨在制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
- 印尼總統普拉奧·蘇班托上任滿一年。
- 其政府推行學者學校與免費餐食等社會計畫以減貧,但發生食物中毒事件與民眾抗議。
- 為穩定政局與鞏固權力,普拉奧兩度改組內閣,倚賴軍方與政治恩庇體系。
- 外交方面倡導中東和平的平衡立場。
- 民意支持度因進展緩慢與高期望落差而下滑。
結語 00:57:07
本集《東亞今夜》呈現東亞地區充滿動態與複雜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局勢。
主要主題包括領導更迭、全球緊張下的經濟挑戰、區域安全談判及自然災害影響。
節目強調各國政府在維持穩定、促進成長與處理國際關係之間的平衡難題。
更多詳情與最新消息,請關注CNA《東亞今夜》節目平台。
2025-10-21 Tue. 星期二
《東亞夜線》重點摘要
本集《東亞夜線》聚焦東亞主要的政治、經濟與安全發展,重點包括日本歷史性選出首位女性首相、中歐稀土貿易緊張、越南機車市場轉變,以及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
1. 日本首位女性首相:高市早苗 00:00:00 – 00:09:00
- 歷史性選舉
- 新內閣組成
- 挑戰與政治背景
- 政治穩定與未來展望
- 專家分析
2. 中歐稀土貿易談判 00:09:00 – 00:13:00
- 背景
- 產業影響與回應
- 歐盟戰略回應
3. 越南擬禁燃油機車 00:16:40 – 00:18:00
4. 商業與市場動態 00:18:00 – 00:19:30
- 股市表現
- 東亞股市受華爾街上漲帶動,加上市場歡迎高市早苗當選,日本日經225指數漲0.3%,上海綜合指數上升1.36%,香港恆生指數漲0.65% 00:18:32。
- 大宗商品
- 受美國降息預期支撐,金銀價格小幅下滑 00:18:44。
- 企業消息
5. 中國商飛在東南亞的挑戰 00:22:30 – 00:26:50
- 試用與挫折
- 認證與供應鏈問題
- 業界觀點
- 亞航表示正積極洽談採購商飛客機,顯示其在區域市場競爭力逐漸增強 00:22:00。
6. 南韓安全合作與詐騙危機 00:45:00 – 00:55:00
- 安全會談
- 韓國公民在柬埔寨遭詐與失蹤事件
7. 南海緊張局勢 00:55:00 – 00:56:40
結語
本集《東亞夜線》呈現多項重大區域發展,包括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的誕生、中歐稀土貿易緊張及亞太地區安全合作。節目亦關注越南燃油機車禁令與南韓公民遭跨國詐騙等社會議題,展現東亞在內外壓力下的地緣政治與經濟格局變化。
各段落時間請參閱前述時間標記。
2025-10-22 Wed. 星期三
《東亞今夜》節目摘要
本影片報導了東亞地區主要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聚焦於北韓導彈活動、日本新任首相的經濟政策、中歐貿易緊張、航空航太產業競爭、台灣豬肉產業危機,以及更廣泛的區域外交關係。
導言與頭條新聞 00:00:00
- 北韓數月來首次重新發射短程導彈,時機正值南韓舉辦包括川普總統等世界領袖出席的高峰會前夕。
-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Sana Takayichi)準備推出刺激方案以對抗通膨。
- 中國同意在布魯塞爾舉行會談,緩解稀土出口及中資晶片製造商Nexperia爭端引發的緊張局勢。
- 預計日本東京將舉行高市早苗與川普總統會談,內容包括採購美國商品方案。
- 台灣爆發首例非洲豬瘟疫情,波及近200頭豬,導致運輸與屠宰暫停五天。
- 空中巴士(Airbus)在中國擴增飛機組裝產能,以應對日益成長的航空旅行需求,引發對中國飛機製造商中國商飛(COMAC)影響的關注。
北韓導彈發射與區域安全 00:01:53
- 北韓從清瓦地區向東北方向發射多枚短程彈道導彈,飛行約350公里。
- 這是南韓總統李在明六月上任以來的首次導彈發射。
- 南韓國家安保室召開緊急會議,並將持續監控後續導彈動向。
- 日本與美國密切關注此事,指稱其為嚴重安全威脅。
- 專家預測,可能在十月底南韓舉行的APEC峰會前再度進行測試。
中歐貿易緊張與稀土出口管制 00:04:24
- 中國在與歐盟的貿易爭端中強調雙方互補關係,爭議焦點包括稀土出口限制及荷蘭接管中資晶片商Nexperia事件。
- 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接受邀請,將赴布魯塞爾會談。
- 歐盟貿易首長呼籲儘快解決爭端,批評中方限制「不合理且有害」,但仍偏好透過對話而非升級對抗。
- 中國表示出口限制屬「正常出口管制優化」,強調稀土礦物的戰略重要性。
- 中國要求荷蘭歸還Nexperia控制權,並要求對其「國安考量」保持透明,同時希望建立防止歐洲任意沒收中資資產的機制。
- 該爭端影響汽車、機器人等產業,涉及中國在歐洲的大量投資。
南韓—中國貿易與關稅談判 00:10:00
- 南韓要求北京解除對韓進重工(Hanjin Heavy Industries)美國子公司的制裁。
- 該制裁是中國報復韓方與美國合作針對中國海事產業的行動。
- 雙方也討論稀土出口限制對三星等南韓晶片製造商的影響。
- 南韓計畫與美國展開後續關稅談判,以解決對3500億美元美國投資方案的分歧。
- 總統幕僚長強調「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會為了趕進度而簽署部分協議。
- 預定於APEC峰會上舉行李在明與川普會晤。
涉南韓人的柬埔寨詐騙集團 00:12:00
- 南韓情報機構估計約有2000名南韓公民涉及柬埔寨詐騙活動,全境約有50個詐騙園區,總人數達20萬。
- 一起備受關注的案件涉及一名南韓大學生在柬埔寨遭虐待致死,引發國際關注。
- 柬埔寨警方在兩個月內逮捕近60名南韓人,與詐騙中心有關。
- 許多南韓人不僅是受害者,也是共犯,參與提供非法手機等犯罪活動。
- 日本也逮捕了29名涉嫌參與詐騙中心的本國公民。
日本經濟與新首相的刺激方案 00:14:00
-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計畫增加國防開支、減稅,並推出規模可能超過去年92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
- 該方案重點在於抑制通膨、投資成長產業及加強國家安全。
- 消息公布後股市上漲,但科技板塊表現不一。
- 日圓略為升值,債券殖利率下跌,市場推測政府將增發公債。
- 日本九月出口增長4.2%,結束連續五個月下滑,但對美出口連續第六個月下跌13%。
- 經濟學家警告,由於關稅與匯率波動,對美出口前景仍不樂觀。
- 新的美日貿易協議降低日本進口關稅,緩解汽車製造商壓力,但獲利受限恐抑制投資與薪資成長。
- 分析師認為高市的領導風格偏向成長導向,但因少數聯合政府地位而保持謹慎。
德國運動品牌在印中擴張與中國半導體調查 00:18:30
- 德國運動品牌Adidas計畫在印度提高銷售40%,零售店數量翻倍,本地生產占比提升至30%。
- 中國要求部分美國半導體公司提供敏感銷售數據,作為反傾銷調查的一部分,被視為在美中科技緊張下的警告。
- 該調查延續此前針對美國晶片商的行動。
- 美國同時準備對貿易夥伴展開新調查,聚焦藥品價格,可能導致新一輪關稅。
- 川普總統表示他國藥價過低,威脅將課徵關稅以迫使企業回美生產。
黃金市場動態 00:21:30
- 黃金價格在創下歷史新高後下跌1.2%,但年初以來仍上漲50%。
- 白銀價格亦小幅回落。
- 澳洲黃金礦業公司因獲利了結而股價重挫。
- 黃金漲勢的推動因素包括美元走弱、預期降息、債券殖利率下滑、各國央行買盤及避險需求。
- 專家認為此次回調屬技術性,短期內仍看多,因全球再通膨環境與外國央行去美元化趨勢持續。
空中巴士擴張與中國商飛挑戰 00:24:00
- 空中巴士在中國啟用第二條總裝線,擴大A320 Neo產能,目標至2027年每月生產75架。
- 空中巴士目前全球共有10條裝配線,其中美國與中國各兩條。
- 中國商飛(COMAC)面臨挑戰:越捷航空終止使用其909型飛機,C919交付恐因引擎供應中斷而延遲。
- 美國通用電氣(GE Aerospace)在貿易緊張下被暫停向中國商飛出售引擎。
- 中國商飛計畫在2025年杜拜航展上進一步推廣國際市場。
- 專家Brandon Soi指出,中國商飛自2023年起積極推向國際,但尚未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或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認證,限制全球訂單。
- 中國商飛市占約10%,遠低於空巴與波音。
- 由於國家支持,中國商飛在國內市場仍具優勢,三大航空公司均採用C919。
- 國際訂單雖有限,但預期未來5至10年將逐步增長。
台灣非洲豬瘟疫情 00:36:50
- 台灣確認台中烏日區出現首例本土非洲豬瘟疫情,約120頭豬死亡。
- 台灣先前因嚴格防疫,曾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為亞洲唯一同時無非洲豬瘟、豬瘟及口蹄疫的地區。
- 該病毒不感染人類,豬肉仍可安全食用。
- 這次疫情對台灣價值23億美元的豬肉產業造成重大打擊,該產業對文化與經濟均至關重要。
- 政府宣布全台禁止運輸與屠宰五天、禁止廚餘飼料、全面消毒市場與運輸車輛,並成立應變中心。
- 超市保證供應來源安全的認證豬肉,確保停屠期間不影響供應。
- 當局優先防堵疫情擴散以減輕經濟損失。
日美外交會談與中美關係 00:41:20
-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敲定包括福特皮卡、大豆與天然氣在內的採購方案,將於川普連任後首次訪日時提交。
- 此次會晤是高市的首次重大外交考驗,延續此前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於美國產業以換取汽車關稅減免的協議。
- 預計將討論國防議題,但高市不會承諾新的國防支出目標,儘管美日安全合作加深。
- 川普總統也將會見日本天皇德仁,隨後前往南韓出席APEC峰會。
- 中美雙方在可能的川普—習近平會晤前保持溝通,但川普表示「不確定會否舉行」。
- 川普形容這場會面為「商務性質」,但仍存潛在變數。
中澳軍事摩擦與台灣紀念爭議 00:43:50
- 一架澳洲偵察機與中國戰機於南海上空發生爭議事件。
- 澳洲指控中方戰機在其機旁投放照明彈過近;中國則指責澳洲非法侵入領空。
- 雙方互相指責,中方強調將捍衛主權。
- 中國計畫慶祝日本1945年「放棄台灣」周年紀念,台灣批評北京歪曲歷史並禁止官員參加中方活動。
- 中國邀請台灣民眾赴北京參加相關慶典。
台灣金門音樂節 00:45:50
- 台灣金門島一條冷戰時期軍事隧道被改造成年度音樂節會場。
- 該隧道原用以保護運補船免受砲擊,如今舉辦古典與台灣/中國音樂表演。
- 1200張門票兩分鐘內售罄,象徵昔日對峙背景下的和平訊息。
結語 00:47:40
- 節目最後提醒觀眾可至 cna.asia 與其社群媒體追蹤最新新聞。
重點摘要
- 北韓導彈試射在國際峰會前加劇區域緊張。
- 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在全球不確定性下優先推動經濟刺激與國防。
- 中歐貿易緊張凸顯稀土與晶片企業爭端的地緣政治摩擦。
- 中國商飛挑戰空巴與波音,展現中國雄心但仍受認證與供應限制。
- 台灣非洲豬瘟爆發重創關鍵產業,政府迅速採取防疫措施。
- 中美關係持續不明朗,領袖峰會仍具不確定性。
- 東亞航空與貿易格局在政治、經濟與安全動態中持續演變。
本影片全面更新了影響東亞地緣政治與經濟局勢的重要發展。
2025-10-23 Thu. 星期四
「東亞今夜」節目總結
本影片提供了涵蓋東亞與東南亞主要政治、經濟及安全動態的綜合新聞報導,重點關注區域安全議題、經濟策略及國際外交。內容涉及電信詐騙中心的掃蕩行動、中國的經濟規劃、美中緊張局勢、日本的政治發展,以及包括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內的多國外交行程。
開場頭條與概要 00:00:01 – 00:01:31
- 柬埔寨與緬甸大規模打擊詐騙中心:
- 柬埔寨警方逮捕數十名南韓與中國籍人士,並查扣電腦與手機。
- 緬甸軍方突襲導致數百人逃往泰國。
- 中國最終敲定新的五年經濟規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及刺激內需。
- 美國考慮對中國採取新的科技出口限制,範圍可能從筆電延伸至噴射引擎。
- 商業方面,美國對主要俄羅斯石油公司制裁引發對中國石油供應的疑慮,導致原油價格飆升。
- 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支持率節節攀升,計畫推行刺激政策以應對通膨、經濟成長與國家安全挑戰。
東南亞掃蕩詐騙中心 00:02:01 – 00:05:17
- 柬埔寨逮捕57名南韓人與29名中國人,查獲120多台電腦及30支手機。00:02:01 – 00:03:04
- 估計有超過1,000名南韓人參與柬埔寨詐騙集團,全區規模約20萬人。00:03:01 – 00:03:04
- 緬甸軍方突襲多處詐騙中心,迫使600多人越境逃往泰國,此行動為緬中泰三方聯合掃蕩的一部分。00:03:05 – 00:05:17
- 專家指出,緬甸此舉亦為維持對中良好關係並為即將舉行的選舉作準備。
日本新首相與經濟政策 00:05:18 – 00:07:28
- 高市早苗上任後支持率高達64-71%,特別獲得年輕選民支持。00:05:18 – 00:05:57
- 計畫推出經濟刺激方案以緩解通膨壓力,細節即將公布。
- 政府目標提前兩年達成國防開支佔GDP 2%,彰顯防衛方針轉向更強硬立場。00:06:30 – 00:07:28
- 此舉符合美方要求盟友增加防務預算以應對中國軍力崛起的壓力。
美國擬新出口管制與中國經濟前景 00:07:29 – 00:12:00
- 美國政府考慮針對依賴美國軟體的科技產品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可能涵蓋筆電與噴射引擎。00:07:29 – 00:09:01
- 此措施可能與G7夥伴(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協調同步進行。
- 中國為期四天的全會強調科技自立自強、現代化與高品質發展,以應對地緣政治挑戰。00:09:02 – 00:12:00
- 黨紀與反腐仍為核心主題,中央委員會宣布重大人事變動。
商業新聞:石油制裁與半導體供應風險 00:12:01 – 00:17:00
- 美國制裁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與Lukoil),導致供應緊張並增加中國進口壓力。00:12:01 – 00:14:10
- 原油價格飆升超過3%;分析人士指出,印度因近期擴大對俄能源合作,適應性可能優於中國。
- 中港股市受關稅談判與商業樂觀情緒提振小幅上升。00:14:10 – 00:15:56
- 荷蘭政府接管中國擁有的晶片製造商Nexperia,引發日本和歐洲汽車製造商對半導體供應的憂慮。00:15:57 – 00:17:00
專訪:白井早由里教授談日本經濟與安全挑戰 00:17:01 – 00:23:57
- 白井教授分析:
- 在日本龐大公債壓力下,高市政府仍可能擴大財政刺激。
- 擴增國防預算將對政府財政造成衝擊。
- 美日貿易關係中的投資要求與挑戰。
- 日本央行利率政策面臨控制通膨與防止經濟放緩及日圓貶值的平衡困境。
- 期待即將舉行的美日會談與川普總統的互動。
美國總統川普亞洲訪問與外交態勢 00:24:00 – 00:39:00
- 川普展開多國行程,訪問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並可能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李在明。00:24:00 – 00:30:00
- 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易卜拉欣籌備東協峰會,聚焦貿易協議,包括美國—東協合作及跨境停火條約。00:25:00 – 00:27:30
- 美方官員期望在報復性關稅、出口管制、大豆採購與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問題上取得進展。00:29:00 – 00:30:40
- 專家詹姆斯·克拉布特里認為,川普與習近平間有望進行有限的貿易信任建立會談,但美中關係依舊不穩定且具升級風險。00:31:00 – 00:38:50
- 南韓主辦APEC重點在雙邊外交,聚焦美中及川普與金正恩間的動態。00:38:50 – 00:39:00
南韓暫停非武裝地帶觀光、北韓士兵投誠 00:39:01 – 00:40:01
台灣收緊兵役體檢與免役規定 00:40:02 – 00:43:20
其他區域新聞與結語 00:43:21 – 00:47:02
- 香港啟動「愛國者」立法會選舉,多名資深議員退役。
- 日本富士山因創紀錄的酷暑延遲出現初雪,氣候變遷被認為是主因。
- 南韓計畫與美國磋商修訂核能協議,以獲得更靈活的燃料生產能力。
- 中國宣布將於2026年8月展開月球水探測任務。
- 日本補習班鎖定中國學生市場,因華人青年居住人口上升。
新加坡兒保案件審查 [00:47:03 – 結尾]
- 審查小組發現2020年一宗導致幼童死亡的虐童案件處理存在漏洞。
- 涉案警員與社工因失職被懲處。
- 政府承諾加強兒童保護體系,以防悲劇重演。
結論
本集《東亞今夜》全面梳理東亞與東南亞的重大事件,揭示政治、安全與經濟議題的緊密聯繫。核心主題包括:詐騙中心掃蕩與徵兵制度反映的區域安全升溫、中國推動科技自主、日本新政府政策轉向,以及美中關係在外交談判前的微妙與關鍵性。節目呈現了區域局勢在多重變數下的複雜性與脆弱性,正值亞洲即將迎來多項政治與外交關鍵時刻。
2025-10-24 Fri. 星期五
今晚「East Asia Tonight」新聞影片全面概述了東亞地區當前的政治與經濟發展。內容涵蓋日本新任首相的政策演說、中國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南韓的外交政策及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以及即將召開的東協高峰會,突顯主要議題與區域動態。
East Asia Tonight:區域發展重點
節目一開始總結了主要新聞,包括日本新任首相著重經濟復甦與防衛、中國以科技領導為重心的戰略性五年規劃,以及南韓與美國之間持續的貿易討論。
日本新任首相:政策演說與經濟重點
00:01:42 日本新當選的首相高市早苗(Sana Takayichi)發表首次政策演說,重點是抑制通膨與振興經濟。
00:02:24 不同於前任領導人,高市承諾增加支出以刺激成長,並宣布由追加預算支持的經濟刺激方案。
00:02:36 在國安方面,她誓言於本會計年度內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的2%,比原計畫提前兩年。
00:03:42 東京大學的鈴木一人教授(Kazuto Suzuki)給她的演說8分(滿分10分),指出她對少數政府採取了必要的手段,其中包括與鷹派的日本維新會組成聯合政府。
00:04:40 國防支出增加是因應國際情勢變化,包括美國壓力及來自中國與北韓的威脅。
00:05:13 高市強調,薪資成長必須超越通膨,同時不加重企業負擔,與以往領導人作法不同。
00:05:33 她的支持率 reportedly 高於歷任前首相,並獲得年輕世代強力支持。
00:06:16 國防支出的資金預計來自間接稅(例如菸稅),或可能調整所得稅與遺產稅,避免提高具爭議的消費稅。同時也預期將增加債務,並伴隨支出改革,可能包括削減社會保障。
00:07:43 儘管領導少數政府,高市預期將能維持現有方針,因為自民黨內部共識強,加上日本維新會的支持,因此不需與最大在野黨進行太多艱難談判。
中國第十五個五年規劃與經濟戰略
00:12:26 中共中央警告主要強權間的戰略競爭加劇,並在第十五個五年規劃中將中國的國際地位置於首要位置。
00:12:45 該規劃旨在使中國於未來十年成為全球科技領導者,並建立強大的國內市場。
00:13:22 CNA 的譚安(Tan UN)報導指出,中國政策制定者對本國經濟模式充滿信心,並強調產業創新、農業現代化及擴大對外開放以吸引投資與貿易。
00:14:50 中國今後將著重於國民生產總值(GNP),考量海外中資企業的經濟產出,而非僅限於國內 GDP。
00:15:10 政府投資將優化,增加對民生的支出比例。
00:15:53 呼籲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與市場分割,統一地方政府的經濟推動政策,可能導致中央對科技企業擁有更大控制權,部分企業被允許退出市場,而其他企業可轉為盈利。
00:20:52 EOB 資產管理公司的 Paul Ho 指出,「自給自足」與「高品質發展」是本次規劃的關鍵詞,內容包括加速綠色轉型與淘汰低效產業。
00:21:48 該計劃強調提升製造業技術含量,推動高端製造、機器人與人工智慧,以增進收入與可持續消費。
00:35:12 南洋理工大學的劉狄倫(Dylan Lowe)指出,中國第十五個五年規劃中對科技的關注比過去「中國製造」計畫更具針對性,其目標兼具經濟效益與國家安全考量,旨在實現瓶頸領域與前沿科技的自主化。
00:37:06 中國在人工智慧、再生能源與電動車領域領先,並計畫加倍強化這些優勢,同時開拓新方向。
00:38:07 最大的政治風險在於地緣政治:惡化的美中關係可能阻礙科技自立,自立推動也可能被視為脫鉤行動。
南韓的外交政策與貿易關係
00:00:44 南韓與美國3500億美元投資承諾案因部分關鍵議題意見不合,可能無法在即將舉行的高峰會前完成。
00:01:11 南韓外交部長全(Chun)表示,南韓努力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目標是改善關係,同時維持政策與國家身份。
00:28:10 全部長認為,時隔11年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韓具有重要意義,強調與新政府的互信建立。
00:28:32 南韓希望與中國保持合作,但在部分議題上仍有不同觀點。
00:29:48 與美國的貿易協商仍在進行中,外界對月底前達成協定抱持審慎樂觀。
00:31:20 全部長承認美國「已非以往的合作夥伴」,指出其前所未見的投資金要求,但仍視其為「雙贏」的機會。
00:32:03 關於北韓議題,總統李在明提出的「凍結」作為無核化首階段的提案已與美方討論,目標是降溫並實現永久和平。
00:32:56 川普總統與金正恩在板門店會晤的可能性仍存在,南韓將予以支持。
00:33:33 全部長不認為日本新任首相將對韓採強硬立場,預期在國際局勢變化下兩國關係將更為密切。
即將召開的區域峰會與外交互動
00:09:53 馬來西亞與南韓將舉辦高層會議,促進東亞各國領袖交流。
00:10:07 東協領袖峰會將於吉隆坡召開,出席者包括美國、日本、南韓、澳洲、紐西蘭、加拿大、歐盟、南非以及中國總理。
00:10:38 唐納·川普總統的亞洲行程包括造訪日本(與高市首相會晤)與南韓(10月29日會見李在明總統,10月30日會見習近平主席)。
00:11:31 外界推測川普總統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可能舉行第四次峰會。
00:41:01 2025年被形容為東協的「韌性之年」,內需成為推動成長的主要動力,儘管全球充滿不確定性。
00:42:51 東協領袖將批准升級版貿易框架,包括《東協貨物貿易協定2.0》與《數位經濟框架協定》(DEFA)。
00:43:09 該區域將更新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擴展至數位科技與綠色成長領域合作。
00:43:40 馬來西亞將主辦第五屆RCEP領袖會議,聚焦讓中小企業更容易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00:44:29 峰會其他關鍵議題包括緬甸衝突與東帝汶加入東協。
00:44:48 緬甸的五點和平計畫成效有限,政變當局幾乎置之不理。即將舉行的大選可能進一步使局勢複雜化。
00:46:10 東帝汶正式成為東協第11個成員是重要里程碑,但因其經濟狀況與須在主要強權間保持平衡而帶來挑戰。
商業與經濟新聞
00:17:31 南韓產業部長暗示,與美國的3500億美元投資協議可能無法如期達成,主因在於現金部分的爭議及對匯率市場的憂慮。
00:19:10 在中國政策制定者公布未來5年藍圖後,大中華市場表現強勁,上證指數創10年新高。
00:22:21 美國制裁兩家主要俄羅斯石油公司後,原油運輸成本激增,印度與中國買家轉向中東採購,導致超級油輪運價上升。
00:23:38 日本東京燃氣公司與阿拉斯加LNG專案簽署協議,探討購買液化天然氣,以配合川普總統訪問及更廣泛的貿易承諾。
00:24:55 由於食品與能源價格上漲,日本9月通膨攀升至2.9%,促使高市首相準備經濟刺激方案。
00:25:48 南韓KOSPI指數上漲逾2%,創歷史新高,反映市場對即將舉行的美中與美韓峰會有望緩解貿易緊張的期待。
香港選舉警告
00:39:56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警告外部勢力勿干涉香港立法會選舉,提名程序現已開放。
00:40:37 這是北京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首場選舉,旨在確保只有「愛國者」能任職。
結論
影片展現了東亞當前的動態局勢,日本與中國出現重大政策轉向,各國積極應對錯綜複雜的外交關係與關鍵經濟談判。即將舉行的高峰會與政策執行將塑造地區未來,重點聚焦於經濟穩定、科技自立及在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中維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