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 East Asia Tonight 今夜東亞 W45 20251103 – 20251109

今夜東亞 CNA East Asia Tonight W45 20251103 – 20251109

Channel News Asia (CNA) East Asia Tonight 今夜東亞 夜間新聞

  1. 摘要提供關鍵時間戳與主題,便於快速導航與理解節目內容。
  2. AI逐字稿轉譯文字可能出現誤植或幻覺錯誤,如對轉譯文本有疑義可依時間軸時序聆聽原始音頻確認。
  3. Ctrl-Click點擊時間軸另開視窗觀看影片或下載另存為markdown文本於Obsidian內搭配使用embeded player雙視窗並列獲得最佳觀看體驗。

2025-11-03 Mon. 星期一

這集新聞影片《East Asia Tonight》全面回顧了東亞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節目涵蓋從美國—韓國防禦關係、日本首相對北韓的外交提議、中國的工業活動以及其核武立場,到香港的經濟新聞以及日本汽車產業等議題,旨在向觀眾介紹塑造區域現狀的最新時事。

重大新聞

  • 00:00:03 美國國防部長訪問南韓:美國國防部長正在南韓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包括在首爾舉行年度安全會談。
    • 00:00:06 非軍事區訪問:在參訪非軍事區時,重申與南韓堅定的聯合防禦態勢。
    • 00:01:05 即將展開的會談:重點議題包含美軍部署及核動力潛艦。
  • 00:00:21 中國否認秘密核武試驗:中國堅持「不首先使用」原則及核試驗禁令,駁斥President Trump的主張。
  • 00:00:30 日本首相伸出外交橄欖枝予北韓:Sana Takayichi提議與Kim Jong-un舉行峰會,解決日本人遭綁架的歷史問題。
  • 00:00:42 中國工廠活動:十月工廠活動增長速度放緩,原因在於新訂單減少與關稅憂慮。

區域發展

  • 00:01:40 美國國防部長訪韓
    • 00:02:10 DMZ訪問意義:自就任以來首次參訪非軍事區,象徵對聯合防禦北韓威脅的承諾。
    • 00:02:53 坎普漢弗里基地訪問:凸顯駐韓美軍存在所代表的堅實同盟。
    • 00:03:13 年度安全協商會議:討論重塑美軍在韓角色,以應對更廣泛的Indo-Pacific安全挑戰。
    • 00:03:35 南韓防衛角色:尋求更多自主權,包括最終移交戰時作戰指揮權。
    • 00:03:50 核動力潛艦:研議南韓建造核動力潛艦以加強嚇阻能力。
      • 00:04:00 特朗普批准:President Trump同意讓南韓在美國利用韓國技術建造核動力潛艦。
  • 00:05:09 日本對北韓的外交努力
    • 00:05:14 峰會提議:首相Sana Takayichi願與Kim Jong-un就17名日本人綁架案舉行雙邊峰會。
    • 00:05:32 「尋求突破」:Takayichi誓言解決此問題,儘管雙方尚無正式外交關係。
    • 00:05:47 對綁架人數的分歧:日本稱17名被綁者中有12人仍被扣押,平壤則稱8人已去世、4人從未入境。
    • 00:06:04 過去遣返情況:北韓於2002年返還5名被綁者。
  • 00:06:11 中國核武主張
    • 00:06:11 否認秘密核試:中國否認Trump關於地下核試的指控。
    • 00:06:49 全球核試背景:近數十年僅北韓曾進行核試爆。
    • 00:07:08 美國對核試立場:能源部長淡化核試計畫,澄清討論僅限於系統測試。
    • 00:07:11 全面核試禁止條約:美國作為簽署國,已禁爆炸式核試。
  • 00:07:21 美國對AI晶片出口管制
    • 00:07:21 Nvidia晶片:President Trump禁止高階AI晶片流向非美國企業,包括中國。
    • 00:08:03 對南韓影響:與南韓企業如Samsung Electronics的交易陷入不確定。
    • 00:08:14 更廣泛出口計畫:特朗普政府計劃擴大向盟友出口AI以抗衡中國的優勢也受到質疑。
  • 00:08:25 中國—台灣關係
    • 00:08:25 特朗普保證:Trump稱中國保證他在任期間不會對台灣動武,但此議題未正式提出。
    • 00:08:50 中國立場:認定台灣為叛離省分,並承諾如有必要將以武力統一。
    • 00:08:57 軍事熱線:美中同意建立軍事聯絡熱線以化解衝突與降低緊張。
    • 00:09:19 美國對台承諾:美國反對武力並承諾向台灣提供武器。
  • 00:09:27 美中大國競爭
    • 00:09:43 系統性存在危機:兩國競爭根深蒂固,短期內不會消失。
    • 00:09:55 矛盾現象:在增加貿易與投資的同時,要緩解出口管制與軍事緊張。
    • 00:10:11 關鍵節點:中國掌握稀土/關鍵礦物,美國則主導先進晶片及製造設備。
    • 00:10:41 「爭取時間」策略:中國加大本地產業投入,美國則將稀土生產回流,這種緩和僅屬暫時性。

商業與經濟

  • 00:11:51 亞洲工廠活動與美國關稅
    • 00:12:07 感受壓力:私人調查顯示新訂單減少及信心不足,歸因於美國關稅政策。
    • 00:12:14 中國製造業:新訂單下降,預測失望。
    • 00:12:40 南韓與台灣:出口訂單同樣減少,工廠活動收縮。
  • 00:13:05 香港金融科技雄心
    • 00:13:05 目標:五年內推動跨境匯款方便化、建基於共享AI基礎設施,並提升資產代幣化。
    • 00:13:23 代幣化:將現實資產轉換成數位代幣,用於區塊鏈交易。
    • 00:13:51 香港金融科技周:突顯香港在金融創新的角色。
    • 00:14:01 加密貨幣樞紐:香港推出穩定幣發牌制度。
    • 00:14:10 中國企業態度審慎:因北京警告,大型中國企業暫緩穩定幣申請牌照計畫。
    • 00:14:35 香港跳板定位:Ant Group主席強調香港是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重要平台。
    • 00:15:00 人才爭奪:港府人才入境計劃遭遇多元化不足質疑,申請者大多來自中國大陸。
  • 00:15:46 華為電動車夥伴公司上市
    • 00:15:46 籌資:上市前融資近20億美元,準備於香港交易所掛牌。
    • 00:16:04 IPO亮眼:香港交易所年度募資金額超越原定預期。
  • 00:16:15 BYD銷售下滑
    • 00:16:15 居次名:BYD十月銷售下降12%,在中國汽車市場排名掉至第二。
    • 00:16:29 折扣管制:政府打擊過度折扣影響BYD銷量。
    • 00:16:35 競爭對手表現:Geely、Nio、Xpeng均創下銷售新高。
  • 00:16:45 日本移動展與汽車產業挑戰
    • 00:17:05 未來交通:Honda、Nissan、Toyota展出新型電動汽車及移動解決方案。
    • 00:18:06 核心產業:汽車業是日本經濟重要支柱,提供數百萬就業機會。
    • 00:18:29 美國市場重要性:美國佔日本汽車出口總量的32%。
    • 00:18:38 美國關稅衝擊:新加徵25%關稅(最終降至15%)恐使車企營業利潤減少130億美元。
    • 00:19:03 Toyota策略:吸收新增成本,預計淨利減半,儘管全球銷量成長。
    • 00:19:35 中型車企困境:Honda、Nissan面臨傳統車企、中國車企及Tesla激烈競爭。
    • 00:20:11 Nissan預估損失:因美國關稅恐出現18億美元營運虧損。
    • 00:20:24 輸入美國製車輛至日本:車企考慮由美國進口汽車至日本以緩和貿易摩擦。
    • 00:20:39 移動展參展狀況:500多家企業參展,美國汽車品牌缺席。
  • 00:20:53 中國黃金稅收退稅變動
    • 00:20:53 黃金零售商股價下跌:長期稅收退稅終止後,主要黃金零售商股價下滑。
    • 00:21:20 政策調整:自11月1日起,零售商僅能抵扣非投資型黃金產品6%增值稅,低於先前的13%。
    • 00:21:48 投資型黃金:投資產品(交易所成員出售)仍享稅收優惠。
    • 00:21:58 新政期限:有效至2027年底。
    • 00:22:16 零售商影響:中小零售商獲利空間緊縮,將面臨更高成本或需轉嫁消費者。
    • 00:23:05 對黃金產業影響:業者利潤受壓,市場集中化趨勢明顯,需求結構改變(因價格上漲購買量減少)。

地緣政治分析

  • 00:26:22 美國核潛艦授權南韓
    • 00:26:22 意外決定:令戰略及防擴散組織大感意外。
    • 00:26:36 特朗普宣布:與南韓總統李在明會晤後於Truth Social發表宣布。
    • 00:26:50 核潛艦優勢:可比柴油潛艦長時間潛航。
    • 00:27:00 製造地點:將於費城一處由韓國企業Hanoa收購的商用船廠建造。
    • 00:27:07 Hanoa經驗:已為韓國海軍建造23艘潛艦中的17艘。
    • 00:27:23 未解問題:計劃架構、船廠是否適合軍工、生產核物料與技術轉移細節不明。
    • 00:27:53 現實與可持續性:Jeffrey Robertson教授質疑長遠可行性,尤其特朗普交易式作風及缺乏國會批准。
    • 00:28:43 南韓策略:首爾意欲自主,推動國防能力強化並解除美國技術限制。
    • 00:30:16 與AUKUS比較:Robertson指出南韓本身已有潛艦及核能計劃,優於澳洲,因此核潛艦取得更可行。
    • 00:31:59 美國戰略考量:南韓及澳洲擁核潛艦有助平衡中國力量。
    • 00:32:48 南韓自主風險:或致南韓成為有武力的獨立國家,美國可能撤離韓半島,中國樂見其成。
    • 00:33:56 成功關鍵:計劃能否延續特朗普政府任期後才是是否認真或僅具象徵意義的關鍵。
  • 00:35:05 巴基斯坦中國設計潛艦
    • 00:35:05 首艘潛艦明年服役:巴基斯坦海軍預計2025年獲得首艘中國設計潛艦服役。
    • 00:35:15 與中國合作:巴國尋求在新軍事科技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
    • 00:35:33 Hangar Class艦艇:伊斯蘭堡預計至2028年獲得八艘。
    • 00:35:54 最大中國軍火買家:巴基斯坦為最大中國造武器進口國。
    • 00:36:12 軍事用途:巴國曾用中國造J-10戰機與印度作戰。
  • 00:36:21 中國糧食安全與農業間諜
    • 00:36:21 糧食安全威脅:中國指控外國情報機構試圖竊取基因和種子資源。
    • 00:36:41 標的作物:大豆、玉米和水稻。
    • 00:36:48 相關案例:中國公民因售「親本種子」出口入獄,外國領事人員動用反監控手段在田間調查。

文化與體育

  • 00:46:00 LA Dodgers勇奪世界大賽暨日本野球
    • 00:46:00 日本球星:Shohei Ohtani及Yoshinobu Yamamoto在Dodgers連續兩屆奪冠表現出眾。
    • 00:46:46 山本世界大賽MVP:Yoshinobu Yamamoto因精湛投球表現獲選世界大賽MVP。
    • 00:47:11 「黃金時代」:日本報章讚譽此為日本棒球的黃金年代。
    • 00:47:24 首相祝賀:Sana Takayichi祝賀球員,期盼他們在國際舞台持續發光。
    • 00:47:36 棒球外交作用:棒球在美日關係中扮演外交工具,首相Takayichi與Trump曾共同觀賽世界大賽再進行會談。

本影片突顯東亞事務的複雜互聯特性,「合作與競爭並存」於政治、經濟、安全等面向。在美中競爭持續主導區域局勢之下,南韓、日本等國則力求突破並增強自身能力。


2025-11-04 Tue. 星期二

這集新聞影片全面概述東亞及更廣泛地區的重要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內容涵蓋自美韓軍事合作、北韓外交,到星巴克在中國的策略、南韓的AI投資、日本的經濟增長計畫、北韓綁架日本人議題,以及美國政局動態,最後以氣候變遷行動與菲律賓毀滅性颱風的最新情況作結。

東亞區域動態

美韓同盟與防衛

  • 00:01:22 川普政府重申聚焦防衛南韓以應對北韓,同時尋求在回應更廣泛區域威脅上保持彈性。
  • 00:01:36 美國國防部長【原文保留】Pete Hexet 讚揚南韓提升軍費並在區域防衛中扮演更大角色。
  • 00:01:54 美國支持南韓發展核動力潛艦的計畫,此案已獲川普總統批准,南韓預計於2030年代中後期下水。
  • 00:02:23 【原文保留】Hexet 強調同盟現代化,包括在關鍵飛彈防禦與太空能力上的投資。
  • 00:02:53 批評者指出,美方支持核潛艦部分意在提振美國造船業,費城一家船塢可能承建,儘管目前並無相關能力。
  • 00:03:12 核潛艦將大幅提升首爾嚇阻北韓及因應其日益壯大的潛艦艦隊的能力。
  • 00:03:21 計畫宣布美國軍艦將在南韓進行維護與修理,利用其世界級的造船能力。
  • 00:03:50 南韓國防部長重申,首爾不會自行發展核武
  • 00:04:19 南韓正致力自華盛頓手中接管戰時作戰指揮權,以達成更均衡且彈性的同盟關係。
  • 00:04:33 北韓在【原文保留】Hexet 參訪軍事區前一小時向西海發射多枚火箭砲。

北韓外交與制裁

  • 00:04:55 中國與南韓就北韓前名義國家元首金永南逝世表達哀悼,他享壽97歲。
  • 00:05:20 金永南與金正恩並無親屬關係,他因對統治王朝的終身忠誠而擔任禮儀性國家元首達二十年。
  • 00:06:26 他對金正恩之妹金與正的恭敬,體現其在政治清洗中存活的策略。
  • 00:06:43 金永南於2019年91歲時被替換,他曾在三位北韓領導人麾下任職。
  • 00:06:53 金正恩似乎準備再次與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會面,此前川普表示未來會晤可緩和緊張。
  • 00:07:32 兩位領導人此前已三度會面,地點包括新加坡、河內,以及韓朝邊境。
  • 00:07:46 美國計畫請求聯合國安理會對七艘涉嫌違反制裁、將北韓煤炭與鐵礦石非法運往中國的船舶採取措施。
  • 00:08:33 平壤自2006年起因核與彈道飛彈計畫遭聯合國制裁,但中俄正推動放寬措施以促進無核化談判。

中俄關係

  • 00:08:54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俄羅斯總理【原文保留】Mikuel Mushistin,尋求擴大與俄羅斯的相互投資。
  • 00:09:15 儘管俄羅斯因西方制裁面臨經濟挑戰,中方仍重申在能源、農業、航太與數位經濟等領域推進高水準關係。

臺灣的國際地位與防禦

  • 00:10:01 中方駁斥臺灣對在深圳主辦APEC峰會的安全擔憂,重申臺灣參與取決於遵循「一個中國原則」。
  • 00:10:26 一名臺灣官員呼籲中方確保所有經濟體的安全與平等參與,並援引過去的書面保證。
  • 00:10:40 今年峰會上,臺灣代表與日本首相會面引發中方不滿。
  • 00:10:57 中國視臺灣為其領土一部分,臺灣政府則一再拒絕此一主張。
  • 00:11:04 洛克希德·馬丁正努力加快對臺灣的F-16戰機交付,在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上升之際,交機已面臨延遲。
  • 00:11:34 其他防務訂單,包括魚雷與炸彈,也出現延宕。
  • 00:11:48 臺灣總統賴清德承諾到2030年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5%,但此計畫可能在國會遭遇反對。

日本的經濟與外交舉措

  • 00:12:05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計畫在明夏前制定新成長方案,聚焦財政刺激與負責任的主動政策。
  • 00:12:20 高市將在不提高稅率的前提下擴大稅收,並強化公私投資。
  • 00:12:09 首相面臨提振經濟與應對通膨的挑戰,這些因素曾導致前任政府垮台。
  • 00:23:32 高市請求與金正恩會面,以解決數十年前北韓綁架日本公民的問題。
  • 00:23:51 北韓於2002年承認綁架13名日本人,但東京認為共有17人被帶走,並駁斥北韓稱問題已解決的說法。
  • 00:24:25 高市將綁架案列為優先事項,並尋求美國支持,川普總統已會見部分被綁者家屬。
  • 00:25:05 田村耕太郎教授指出,遭綁者與其家屬多已年邁,時間緊迫,解決此案有助提升高市的民意支持。
  • 00:26:11 成功機率偏低(低於20%),因北韓目前獲俄中支持,不同於20年前深陷經濟困境的情況。
  • 00:27:35 然而,北韓「對多國進行避險以求生存」的哲學,意味其需要與G7國家保持管道,日本可作為通往美國與其他G7支持的門戶。
  • 00:28:43 高市的對外接觸可能與華府協調一致,從川普總統意外會見被綁者家屬可見端倪。
  • 00:30:51 高市的外交推進亦意在建立其國內領導形象,並提升日本的國際地位。
  • 00:32:01 她已公開承諾將「不計一切代價」讓被綁者回家,顯示一定程度的信心或情資。
  • 00:32:38 美朝峰會被視為關鍵第一步,可能借重川普成為「和平締造者」的動機,進而促成日朝峰會。

商業與經濟新聞

星巴克在中國

  • 00:12:30 星巴克正縮減其在中國的曝險,將以40億美元把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私募機構【原文保留】Poi Capital。
  • 00:12:43 星巴克已將市場領導地位拱手讓給本土連鎖,如瑞幸與【原文保留】Kouti Coffee。
  • 00:13:20 【原文保留】Poy Capital 將持有60%股權,而星巴克保留40%。
  • 00:13:28 星巴克被認為推動了中國咖啡文化的成長,但在與價格低廉、快速擴張的中國新創競爭時陷入苦戰。
  • 00:14:04 【原文保留】CTR Market Research 的【原文保留】Jason Yu 指出,星巴克最初以「第三空間」概念取得成功,但本土競爭者在效率與擴張速度上更勝一籌。
  • 00:15:01 具備廣泛消費品與物流投資組合的在地夥伴如【原文保留】Poi Capital,可助星巴克更有效競爭並更快速應對在地挑戰。
  • 00:16:44 星巴克可能採取多元策略,包括更小型的「外帶」門市、為咖啡產品建立夥伴關係(例如與雀巢)、以及發展在地供應鏈以因應低價選項。
  • 00:17:59 其目標是透過提供獨特顧客體驗,維持品牌資產與溢價定價,這在其近期財報中可見一斑。
  • 00:18:59 中國咖啡市場預期將分化為日常可負擔咖啡與以體驗為本的高端咖啡,容納多元玩家。

南韓的AI投資

  • 00:19:30 南韓總統李在明將人工智慧列為優先,於2026年預算編列70億美元(為現行支出的三倍),以成為全球AI領導者。
  • 00:20:28 AI支出將聚焦技術融入產業、日常生活與公共部門,並投入大量資金培育人才與建設基礎設施。
  • 00:20:48 南韓旨在結合先進製造與即時軟體資料,以培育實體AI能力。
  • 00:21:02 AI也延伸至國防領域,相關資金提高8.2%,以現代化武器系統並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全球新聞

美國政府停擺與選舉

  • 00:34:37 因政府停擺,川普政府將大砍逾4200萬名美國人的食物援助,受助者僅能領到平時一半的配給。
  • 00:35:25 停擺後果與州與地方選舉同時發酵,維吉尼亞與紐澤西州長選舉成為焦點。
  • 00:35:47 白宮擔憂在選票上沒有川普的情況下選民投票率會下降。
  • 00:35:53 紐約市長選戰關鍵,民主黨新秀【原文保留】Zoran Mamani 領先,主張推動進步方案並對百萬富豪課稅。
  • 00:36:19 川普總統威脅若【原文保留】Mamani(他稱之為「共產主義者」)當選,將撤回聯邦資金。
  • 00:36:45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原文保留】John Forte 解釋,這些選舉年之間的選舉形同對總統的公投。
  • 00:37:29 儘管州級選舉聚焦教育等在地議題,但更廣泛的民意仍會反映在總統評價上。
  • 00:38:09 加州就選區重劃進行投票,意在重畫國會選區線以利民主黨,此前多個共和黨州亦有類似動作。
  • 00:39:19 民主黨選民投票動能強勁,主要由反對唐納德·川普所驅動,儘管其對本黨的支持度並不高。
  • 00:40:32 此趨勢可能導致「紅州更紅、藍州更藍」,擴大政治分歧。
  • 00:40:51 若民主黨在期中選舉獲勝,可能出現分裂政府,限制川普總統的施政。

菲律賓的【原文保留】颱風 Kimei

  • 00:41:20 【原文保留】颱風 Kigi(當地名【原文保留】Tino)橫掃菲律賓,至少造成26人喪生、數萬人流離失所。
  • 00:41:39 此颱風夾帶最高時速150公里強風,預計將移入南海上空。
  • 00:41:50 氣象單位發布紅色與黃色警報,警告將出現豪雨與最高3公尺的風暴潮。
  • 00:42:14 維薩亞斯與棉蘭老部分地區出現淹水與土石流,導致航班取消與沿海地區撤離。
  • 00:42:52 菲律賓平均每年有20個熱帶風暴與颱風,隨【原文保留】Kimei 登陸,今年已達此平均值,預計年底前還有多達5個。

氣候變遷會議(COP 30)

  • 00:43:08 在COP 30前,分析人士檢視COP 28「阿聯酋共識」的進展,該共識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
  • 00:43:44 前COP 28執行長阿德南·阿明表示,儘管目標雄心勃勃,但方向明確,且可再生能源動能正快速增長。
  • 00:44:28 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持續增加,但已開發市場領先於開發中國家,後者需要更多資本挹注。
  • 00:45:30 阿明對達標有信心,特別是中國與印度等市場將作出重要貢獻。

結語

新聞影片凸顯東亞區域的高度動態性,各國在複雜地緣政治挑戰、經濟版圖演變與重大環境議題間求取平衡;從軍事同盟與外交斡旋,到市場變局與氣候行動,脈絡展現各國在內外壓力下,持續追求安全、經濟成長與永續未來的共同努力。


2025-11-05 Wed. 星期三

這集新聞影片提供關於東亞各地多項議題的綜合新聞更新,包括中國經濟發展、電商巨頭Shein爭議、自然災害、工業事故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頭條新聞

  • 00:00:08 中國經濟展望及貿易
    • 李強總理承諾擴大市場准入,呼籲制定更公平的貿易規則。
    • 預計到2030年中國經濟將達到24萬億美元。
    • 北京計劃五年規劃中設定每年超過4%的增長目標。
    • 強調促進高品質商品的進口。
  • 00:00:23 法國Shein爭議
    • 中國電商巨頭Shein因在線銷售童顏性玩偶,在法國遭到抨擊。
    • 當局擴大調查範圍,涵蓋Teimu與AliExpress。
    • 儘管爭議不斷,Shein在巴黎開設首家實體店。
  • 00:00:33 台灣掃蕩詐騙
    • 台灣展開掃蕩與柬埔寨Prince集團相關的跨國詐騙行動。
    • 美國制裁亞洲最大強迫勞動詐騙組織之一後,查獲近1.5億美元。
  • 00:00:48 亞洲科技市場走弱
    • 亞洲大型科技企業經歷下滑。
    • 投資人擔憂美國AI相關企業估值過高。

詳細報導

00:01:52 中國經濟策略與貿易改革

  • 00:01:52 經濟增長預測: 中國經濟預計至2030年達到24兆美元,年增長目標超過4%。
  • 00:02:04 李強總理演講: 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李強總理提出在全球貿易受限之際推出「重大市場機遇」,呼籲改革全球貿易規則,強調增加高品質商品進口。
  • 00:03:08 中國全球貿易立場: 中國呈現負責任的全球貿易角色,透過上海進口博覽會等大型活動體現開放態度。
  • 00:04:09 國際參與: 該博覽會吸引國際企業參加,包括連續七年的重要美國參展團,以及來自納米比亞等小國的大使與企業高管。
  • 00:05:14 處理貿易順差: 中國對最不發達國家實施零關稅,博覽會中非洲參與度提升80%。
  • 00:05:40 市場透明度及競爭: 致力提升市場透明度以防止外企撤出中國。中國企業競爭力強且行銷投入增加,市場競爭激烈。
  • 00:06:30 經濟挑戰: 美國關稅及經濟不確定導致消費支出下降,令外國公司需接受較低利潤率,進入中國市場更具挑戰性。

00:06:59 Shein在法國面臨的法律及公關困境

  • 00:06:59 童顏性玩偶爭議: Shein因在線銷售童顏性玩偶在法國被調查,Temu、AliExpress與Wish亦成調查對象。
  • 00:07:14 Shein回應: Shein承諾全力配合調查。
  • 00:07:17 首家實體店開幕: 儘管爭議,Shein在巴黎開首間實體店,吸引長隊。
  • 00:08:11 逮捕調查: 法國警方逮捕一名收到包裹內含童顏性玩偶的人士,展開調查。
  • 00:08:43 公眾譁然: 童顏玩偶被描述為「戀童色情」,引發公憤並呼籲停止店鋪開業。
  • 00:09:55 更廣泛批評: Shein曾因誤導消費者有關環保紀錄及快時尚生產方式遭罰款。
  • 00:10:28 Shein立場: Shein認為該類玩偶第三方出現在網站令人「無法容忍且不可接受」,並承諾配合法國警方調查。

00:11:08 颱風卡爾瑪逼近越南

  • 00:11:08 即將登陸: 越南正準備應對颱風卡爾瑪,預計周五登陸,陣風可達180公里/小時。
  • 00:11:32 菲律賓受災: 暴風引發破壞性洪水,尤其是西布,迫使數萬人撤離。
  • 00:11:50 死傷狀況: 數十人喪生,包括一架執行人道任務時墜毀的直升機中的六名軍人。

00:12:30 南韓鋼鐵廠Posco工業事故

  • 00:12:30 致命事故: 一名工人在韓國浦項Posco工廠吸入毒氣身亡,另有三人受傷。
  • 00:12:44 事故情況: 分包商工人在設備維修期間暴露於不明氣體。
  • 00:12:53 傷亡情況: 一名50多歲工人在送醫途中身亡,三人受燒傷。
  • 00:13:11 疑似氣體: 相信是鹽酸或硝酸,待進一步調查確認。

00:13:52 亞洲科技市場下滑與貿易緊張

  • 00:13:52 AI熱潮疑慮: 投資人對AI相關企業估值過高感到擔憂,導致科技股走弱。
  • 00:14:07 市場波及: 美國股市拋售波及亞洲,AI股票跌幅最大。MSCI亞太指數下跌,南韓Cospi及日本日經225指數也大幅回落。
  • 00:14:50 主要科技股損失: 軟銀市值蒸發10%(230億美元),三星與SK海力士亦下跌。
  • 00:15:24 台積電受影響: 台灣半導體製造公司(TSMC)股價收跌3%。
  • 00:15:36 美國軟體公司動盪: 儘管美國軟體公司Palantir財報優於預期,但股價仍大跌8%。
  • 00:16:03 分析師觀點: 部分分析師認為是短期獲利了結,另有警告可能類似網路泡沫時期的風險。
  • 00:16:21 美中貿易緩和: 中方暫停對美商品24%關稅一年,並取消部分農產品關稅,此乃川普與習近平達成協議後的舉措。
  • 00:16:52 中國市場反應: 中國基準指數上揚,但恆生指數因區域科技股賣壓持平。
  • 00:17:10 中國服務業活動放緩: 10月份服務業擴張,但為三個月來最慢,因海外訂單下降,儘管國內需求改善。
  • 00:18:03 專家分析中國經濟: 虎基金管理合夥人Jeremy Tan指出製造業PMI持續下滑,消費者信心疲軟,認為向服務業經濟轉型符合集五年規劃。

00:18:50 港交所創紀錄季度與機器人首次公開募股熱潮

  • 00:18:50 港交所利潤大增: 香港交易所(HKEX)第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56%,創造連續第三個紀錄季度,由首次公開募股(IPO)上市和交易活躍推動。
  • 00:19:10 表現強勁: 淨利達6.28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收入增長54%。
  • 00:19:24 公共上市募資: 香港公共上市募資額逼近四年高點,較去年增加三倍。
  • 00:19:33 重大上市案: 香港今年主辦全球第二大上市案,約有300家企業排隊上市,反映投資人對中國資產吸引力提升。
  • 00:19:55 機器人獨角獸Unitree IPO: 杭州機器人獨角獸Unitree計劃於上海進行備受期待的IPO,募資目標達70億美元。
  • 00:20:45 收入差異: Unitree募資目標遠超其現有1.4億美元收入,與電池巨頭寧德時代(CATL)以460億美元收入募資46億美元IPO形成對比。
  • 00:21:05 政府支持: Unitree創辦人王興興會見習近平主席,顯示政府對機器人行業的關注與潛在支持。
  • 00:22:27 降本策略與疑慮: 王興興以降低成本讓機器人價格親民聞名,但市場對這些廉價機器人的實用性與中國科技產業可能存在泡沫表示擔心。
  • 00:23:07 機器人的AI焦點: 專家強調機器人必須擁有先進AI技術(「大腦」),外觀好看不足以長期具備價值,中國機器人尚需提升智能水平。

00:23:51 豐田盈利預測調升及美國關稅影響

  • 00:23:51 盈利預測調整: 儘管美關稅對第三季盈利造成影響,豐田仍上調本財年盈利預測。
  • 00:24:03 關稅下降影響: 9月中汽車關稅由27.5%下調至15%,為利好因素。
  • 00:24:09 季度表現: 營收增長超過8%,但營業利潤跌超過四分之一,北美錄得4.6億美元虧損。
  • 00:24:31 銷售成長: 9月美國銷售增長14.2%,受惠於產能恢復及混合動力車輛強勁需求。

00:25:35 台灣重拳掃蕩跨國詐騙

  • 00:25:35 與Prince集團相關詐騙: 台灣啟動打擊柬埔寨Prince集團的跨國詐騙行動。
  • 00:25:51 美國制裁: 相關個人及實體遭美國制裁,Prince集團被定義為亞洲最大強迫勞動詐騙集團之一。
  • 00:26:04 搜查與逮捕: 檢察官與警方在台北共執行47次搜查,拘留25名嫌犯。
  • 00:26:15 查扣資產: 當局查扣豪宅、超跑(法拉利、藍寶堅尼)及銀行帳戶,資產總額達1.47億美元。
  • 00:26:25 Prince集團首領: 在中國出生、現為柬埔寨大亨陳朱,在美國被起訴經營網路投資及加密貨幣詐騙。
  • 00:26:41 強迫勞動: 受害者被販運至柬埔寨詐騙專區,並在暴力脅迫下被迫在線詐騙其人。
  • 00:27:20 國際合作: 香港凍結超過3.5億美元,且新加坡查扣超過1.5億美元,展現國際聯手瓦解詐騙集團的努力。

00:27:59 中國判緬甸犯罪大佬死刑

  • 00:27:59 死刑判決: 緬甸犯罪集團首腦白沖及同夥因涉及造成6名中國公民死亡的犯罪行為,被中國法院判處死刑。
  • 00:28:10 中國掃蕩行動: 北京持續打擊損害中國利益的東南亞詐騙集團。
  • 00:28:33 詐騙與賭博: 法院認定白家管理大型詐騙及賭博活動,並有武裝保護,涉及金額超過40億美元。

00:28:52 馬來西亞導演涉台灣直播主命案羈押

  • 00:28:52 命案調查羈押: 馬來西亞導演兼歌手黃明志(Namewee)因涉及臺灣直播主Aris Sierin在吉隆坡飯店被發現死亡的案件,被羈押6天。
  • 00:29:15 黃明志爭議: 他過去因發布涉及宗教及種族敏感內容的影片多次引發爭議並遭警察處理。
  • 00:29:43 合作與過往事件: 黃明志社交媒體表示願全力合作,並提及過去曾迅速自首。
  • 00:30:23 命案調查: 該案由最初的猝死調查改為依刑法第302條殺人罪偵辦,最高可判死刑。
  • 00:30:57 毒品指控: 黃明志因合成毒品初篩呈陽性,被控藥物相關罪名,否認指控並交保候傳。
  • 00:31:11 受害者遺體: Aris Sierin遺體仍在吉隆坡醫院等待驗屍,家屬尚未領回。

00:31:35 日本動用軍隊應對創紀錄熊攻擊事件

  • 00:31:35 部署軍隊: 由於今年致命熊襲擊數破紀錄,日本於北部地區動用軍隊。
  • 00:31:46 死傷上升: 今年4月以來,死亡人數達12人,受傷超過100人。
  • 00:31:56 秋田事件: 秋田縣當局尋求支援,一名79歲女性屍體被發現,死因疑似熊攻擊。
  • 00:32:04 捕捉方法: 部隊計劃使用箱形陷阱捕捉熊。
  • 00:32:10 增加原因: 專家認為是因橡果歉收、氣候變遷及鄉村人口減少,熊群被迫進入城鎮覓食。

00:32:50 南中國海緊張局勢與區域對話

  • 00:32:50 馬尼拉對話: 第二屆南中國海南海對話舉行,匯聚外交政策專家與官員。
  • 00:33:03 中國主張: 中國聲稱幾乎整個水域所有權,忽視2016年國際法庭裁決。
  • 00:33:14 多方主權聲索: 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及台灣亦對部分海域主張權利。
  • 00:33:25 行為準則: 東盟推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北京傾向無約束力版本。
  • 00:33:40 防務協議: 菲律賓與加拿大簽署防務協議,與美國、日本、澳洲和紐西蘭的交易相呼應,以應對中國強硬態度。
  • 00:33:48 熱點憂慮: 擔心南中國海正成為可能對全球具有重大影響的危機熱點。

00:34:26 能源市場與石油供應憂慮

  • 00:34:26 石油供給過剩憂慮: 對過剩數量的疑慮籠罩行業,地緣政治緊張與川普關稅政策加劇不安。
  • 00:34:44 OPEC+決策: OPEC+同意下月小幅增產,並明年第一季暫停增產,平衡市場份額及潛在過剩。
  • 00:35:02 國際能源署(IEA)警告: 明年可能面臨每日高達400萬桶的過剩。
  • 00:35:20 中國角色: 中國悄悄增儲可能阻擋重大市場下滑,但其自主政策增添不確定性。
  • 00:35:38 當前油價: 布蘭特原油價格為每桶64.89美元,西德州中質原油為60.91美元。
  • 00:36:04 短期展望: Wood Mackenzie的Simon Flowers表示短期需求疲弱,且OPEC+需艱難平衡供應,前景多變。
  • 00:37:13 過剩風險: 過剩風險預計延續至2026年甚至更久,直至需求回穩。
  • 00:37:33 潛在需求: 亞洲潛在的隱藏石油需求(庫存或實際)支持油價,另有地緣政治風險赴助。

00:37:42 AI與數據中心對電網的影響

  • 00:37:42 電力需求激增: Wood Mackenzie警告,AI及數據中心增長導致電力需求急增,拉大淨零排放差距。
  • 00:38:03 全球影響: 各國建設人工智慧數據中心,推動電力需求波動。
  • 00:38:22 中國領導地位: 中國在建設數據中心方面領先,但因已有電力增長,影響不甚明顯。
  • 00:38:35 美國面臨挑戰: 美國不習慣強勁電力需求,供應將面臨重大挑戰。
  • 00:38:45 東南亞崛起: 馬來西亞、澳洲及其他東南亞國家需求開始顯現,預期持續增強。

00:39:05 中國製造業放緩與石油需求

  • 00:39:05 工廠增速放慢: 中國10月製造業增速放緩但仍維持擴張。
  • 00:39:23 經濟背景: 與全球經濟艱難時期相符,美國關稅影響不太可能引發全球衰退。
  • 00:39:48 石油需求關鍵: 中國仍是未來數年石油需求增長的關鍵,增長較緩(每日70萬桶)。
  • 00:40:02 未來趨勢: 預計中國需求增長將在本 decade 後期因電動車普及而減弱,而非工廠放緩導致。

00:40:17 俄羅斯原油價格差距

  • 00:40:17 美國制裁影響: 對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與Lukoil的制裁影響原油流向。
  • 00:40:31 價差擴大:俄羅斯原油與布蘭特原油價格差距預計擴大。
  • 00:40:35 供應挑戰: 美國美元制裁令俄羅斯向中國、印度等客戶銷售每日350萬桶原油更加困難。
  • 00:40:55 俄羅斯適應: 儘管折讓達每桶10美元或更多,俄羅斯依然靈活找到銷售管道。

00:41:15 EDIPAC能源會議的重點

  • 00:41:26 AI與能源交會: AI是重大主題,著重尋求數據中心24小時用電。
  • 00:41:39 石油與天然氣活力: 石油和天然氣止跌回升,為國際石油公司(IOC)及國家石油公司(NOCC)開啟新型上游儲備機會。
  • 00:41:56 東南亞復興: 東南亞,特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見證上游資源發掘復甦,預示亞洲上游油氣業勢頭可期。

00:42:25 紐約市歷史性市長選舉

  • 00:42:25 歷史性勝利: Azoran Mamdani當選紐約市史上最年輕、首位穆斯林及南亞裔市長。
  • 00:42:37 勝選演說: Mamdani宣稱「新領導時代」來臨,並向總統川普發起挑戰。
  • 00:43:29 對峙川普: 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Mamdani批評川普,後者威脅如其勝選將切斷聯邦資金。
  • 00:43:50 政策承諾: Mamdani競選聚焦免費公車、普及托育及應對租金上升,一些分析師認為不切實際。
  • 00:44:08 民主黨勝利: 其他民主黨勝利包括新澤西州首位女性民主黨州長Mickey Cheryl與維吉尼亞州首位女性州長Abigail Spanberger。
  • 00:44:33 加州重畫選區: 加州選民通過重劃國會選區計劃,有利民主黨,為期中選舉造勢。
  • 00:45:16 對期中選舉影響: 這些勝利為民主黨注入活力,提升他們對即將到來選舉的信心,儘管部分州傳統傾向民主黨。

00:46:20 中國太空任務因太空碎片延遲

  • 00:46:20 返回任務延後: 中國官員因小型太空碎片撞擊神舟20號,推遲空間站太空人返回任務。
  • 00:46:39 替換任務對接成功: 神舟21號替換任務順利對接。
  • 00:46:50 太空碎片威脅: 事件凸顯日益增多的太空碎片對太空旅行的危害。
  • 00:47:02 太空人福利: 太空人獲贈熱風爐,能在軌道上燒烤肉類,較以往預包餐食有顯著改善。

影片最後提醒觀眾訪問 cna.asia 以獲得更多頭條新聞。

結語

本新聞播報涵蓋東亞及周邊地區重要發展,突出中國的經濟抱負與貿易政策、全球電商平台面臨的法律與倫理挑戰、重要環境與工業事故,以及美國動態政治局勢。一大主題為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事件的相互聯繫,從貿易、能源市場到科技發展均受其影響。


2025-11-06 Thu. 星期四


2025-11-07 Fri. 星期五

發佈留言

返回頂端